推广 热搜:

2023年沪教版初中化学初三第二学期6《常见的金属和盐》测试4

   日期:2025-08-09     来源:www.nakazh.com    浏览:490    
文章简介:《常见的金属和盐》测试   1、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给物质分类便于大家认识和学习。下列对各组物质的分类不正确的是 A.酸----硫酸钠、硫酸 B.氧化物----干冰、五氧化二磷 C.单质----石墨、氢气 D.混合物---...

《常见的金属和盐》测试

 

1、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给物质分类便于大家认识和学习。下列对各组物质的分类不正确的是

A.酸----硫酸钠、硫酸 B.氧化物----干冰、五氧化二磷

C.单质----石墨、氢气 D.混合物----新鲜空气、盐酸

2.下列金属的活动性最弱的是

A.Mg B.Zn C.Cu D.Ag

3.明代科学家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中。详细记述了金、铜、铁、镁等金属的开采和冶炼办法。记述的金属中金属活动性最强的是(   )

A.金 B.铜 C.铁 D.镁

4.有关金属,有下列几种说法:

①黄铜合金比铜的硬度高;

②铁生锈是铁与水和氧气一同用途的结果;

③依据金属与稀硫酸反应的剧烈程度比较 Al、Zn、Fe 的活动性强弱;

④向含有 Cu2 和 AgNO3 的混合溶液中加入 Fe 粉,得到的滤渣中肯定含有 Ag,滤液肯定有硝酸铁;

⑤向硝酸铜溶液中加入铝和铁,过滤,若往滤渣中加入盐酸,有气泡冒出,则滤渣中肯定有铝和铜。 以上说法正确的个数是(   )

A.2 个 B.3 个 C.4 个 D.5 个

5.是化合反应的是

A.Na2O+ H2O→2NaOH    B.C2H6O+3O23H2O+2CO2

C.H2+CuOCu+H2O    D.2KMnO4K2MnO4+MnO2+O2↑

6.有甲、乙、丙三种金属,假如将甲、乙、丙分别投入到CuSO4溶液中,一段时间后,甲、丙表面出现红色物质,乙无明显现象;再将大小相同的甲、丙分别放到相同的盐酸中,甲、丙均产生气泡,但甲产生气泡的速度明显快于丙,则甲、乙、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A.甲>丙>乙 B.丙>乙>甲 C.甲>乙>丙 D.丙>甲>乙

7.下列关于金属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类用金属铝的年代早于铜、铁

B.武德合金的熔点高,可用于制造保险丝

C.将生锈的菜刀浸泡在食盐水中,可除去其表面的铁锈

D.“真金不怕火炼”表明金( Au)在高温条件下也非常难与氧气反应

8.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的试剂正确的是                (    )

选项

物质(括号内物质为杂质)

除杂试剂

A

FeCl2溶液(CuCl2)

过量铁粉

B

CO2

适当氧气

C

盐酸(硫酸)

适当Ba(NO3)2溶液

D

NaCl

过量稀硫酸

A.A B.B C.C D.D

9.下列实验中与下图相符合的是

 

A.向稀盐酸中加入碳酸钾粉末    B.向稀硫酸中加入镁条

C.向硝酸银溶液中加入铜粉      D.向不饱和硝酸钾溶液加入硝酸钾晶体

10.将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肯定条件下发生反应,测得反应前后有关数据如下表所示,下列有关此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物质





反应前水平(g)

20

50

80

30

反应后水平(g)

0

100

20

x

A.反应后丁的水平x为30 g

B.参加反应的甲、丙的水平比为1∶4

C.若乙为单质,丁为化合物,则该反应肯定是置换反应

D.若该反应为复分解反应且甲、乙、丙分别为酸、盐、碱,则丁肯定是水

11.物质的作用与性质密切有关.下列说法不正确是()

A.氮气常用作保护气,是因为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

B.二氧化碳一般用于灭火,是因为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且密度比空气大

C.氧化钙可做食品干燥剂,氧化钙能与水反应

D.由于铝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所以可用“银粉漆(铝粉)”涂在铁栏杆表面防锈

12.三种物质间只通过一步反应就能达成如箭头所指方向的转化,下列符合需要的组合是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13.下列各项,括号中的物质是为了除去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使用的试剂,其中除杂试剂 使用正确的是(    )

A.CaCO3 中少量 CaO(稀 HCl) B.铁粉中少量铜粉(H2SO4)

C.CO2 中少量水蒸气(固体 NaOH) D.CO 中少量的CO2[Ca(OH)2]

14.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验证 NaCl 溶液中混有盐酸

取少量溶液,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B

比较 Fe、Cu、Ag的金属活动性

铁丝浸入CuSO4 溶液、 AgNO3 溶液

C

除去铁制品上的铁锈

将铁制品长期浸泡在足量的稀硫酸中

D

辨别硫酸钾和硫酸铵

加熟石灰混合研磨、闻气味

A.A B.B C.C D.D

 

 

2、填空题

15.试从氯化钠、氧气、氮气、二氧化碳、葡萄糖、金刚石六种物质中,选择正确的物质并按需要填空.

(1)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是__________;

(2)当人出现高原反应时应立即吸入的气体是__________;

(3)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是__________;

(4)要紧的调味品且医疗上可用于配制生理盐水的是__________;

(5)致使地球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是__________;

(6)是有机物且是要紧的营养物质的是__________.

16.完成下列填空:①氮气②武德合金③青铜④干冰⑤肥皂水⑥氢气(填序号)。

(1)可作燃料的是_______;

(2)制作保险丝的材料的是______;

(3)常用于区别硬水与软水的是______;

(4)可用来人工降雨的是____;

(5)人类用最早的合金_____;

(6)常用作粮食瓜果保护气的是_______。

17.老师请小刚帮助他将失去标签的盐酸、氯化钠、氢氧化钠三瓶溶液辨别出来,重新贴好标签。为了辨别这三种溶液,小刚取这三种溶液各少许,分别编号为A、B、C,按下图步骤进行实验,同时察看现象。

 

A为_______溶液,B溶液溶质俗名为______,C为_______溶液。

18.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依据以下两个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1、将燃着的小木条同时伸入两个集气瓶中,察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通过该现象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2、该实验是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的实验中的步骤,该步骤中玻璃棒有哪些用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应待________________时,停止加热。

19.请回答有关金属的问题。

(1)在Cu和Zn中,活动性较强的是_____________;

(2)Cu与AgNO3溶液的反应中,__________离子变成了原子;

(3)只用少量的盐酸、一支试管和锌、铜、铝,通过加入金属的顺序不同,也能验证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的强弱,则加入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假设每次的反应均反应完全)。

 

3、判断题

20.已知A、B、C、D、E、F、G、H、I均为初中化学容易见到的物质。其中C、H为容易见到金属,C是现在世界上产量最高的金属,H呈紫红色;E、F的组成元素相同;I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所形成的容易见到气体单质;人体胃液中含有A,可帮助消化。依据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回答下列问题(图中反应条件均已略去,反应物和产物均已给出)。

 

(1)D的名字是_____,

(2)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图中②的基本反应种类是_____。

21.初中化学中的几种容易见到物质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式是_____。

(2)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在四种基本反应种类中,如图未涉及到的反应种类是_____。

 

4、实验题

22.三瓶遗失标签的无色溶液分别是盐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为辨别这三瓶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1)①气体a的名字是__________。

②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③假如只用一种试剂来辨别三种溶液,可使用的试剂是__________。

(2)若遗失标签的是氢氧化钙、碳酸氢钠、盐酸三瓶溶液,辨别时不需外加任何试剂,仅需将它中的溶液①分别滴加到另外两种溶液②、③中,若实验现象是:一个有气泡,一个没有明显现象,则①是___________。

23.I.把肯定水平的锌粉投入到硫酸亚铁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A中,充分搅拌,过滤。回答下列问题。

 

(1)若向滤渣C中加入适当稀硫酸,有气体生成。滤渣C中肯定有__,滤液B中除水外,肯定有__。

(2)若向溶液A中加入过量的锌粉,写出向滤渣C中加入足量硫酸,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II.为了验证金属活动性强弱和验证水平守恒定律,同学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借助实验一和实验二,既能验证铜、锌金属活动性强弱,同时能验证水平守恒定律,则溶液A可以是__(填序号)。

a.稀硫酸  b.硝酸银溶液  c.氯化亚铁溶液    d.硫酸锌溶液    e.硫酸铜溶液

(2)借助以上试剂设计反应,验证铜和银的金属活动性,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现象为_____。

 

5、计算题

24.取50g肯定溶质水平分数的Na2CO3溶液于烧杯中,逐滴加入BaCl2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共消耗BaCl2溶液104 g。将沉淀过滤,称得烧杯中溶液的水平为144.15g。求:

(1)生成的沉淀水平为_____g;

(2)所用Na2CO3溶液的溶质水平分数_____。

25.AgNO3可用于电影胶片制作。现取含有NaNO3的AgNO3样品100g,在肯定条件下让样品充分反应,只有AgNO3发生反应,得到固体69g,该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gNO32Ag+2NO2↑+O2↑。试计算:

AgNO3中N、O元素的水平比为_____。

分解产生的混合气体中O2的水平。_____

另取100g该样品和肯定水平的NaCl固体全部溶解于142.5g水中得到含一种溶质的溶液,该溶液溶质的水平分数是多少?_____


参考答案

1.A 2.D  3.D 4.A 5.A 6.A 7.D 8.A 9.C 10.D 11.D 12.D 13.D 14.D

15.(1)金刚石;

(2)氧气;

(3)氮气;

(4)氯化钠;

(5)二氧化碳;

(6)葡萄糖

16.⑥    ②    ⑤    ④    ③    ①    

17.  盐酸  烧碱(火碱、苛性钠)  氯化钠

18.盛空气的集气瓶中的木条后熄灭人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比空气中氧气含量低搅拌,预防液体受热不均而飞溅很多固体析出(或留有少量水)

19.Zn    银    Cu Zn Al或 Zn Cu Al    

20.氯化铜    2H2O22H2O+O2↑    置换反应    

21.Na2CO3    Ca(OH)2+CO2=CaCO3↓+H2O    置换反应    

22.(1)①二氧化碳 ②CO2 + Ca2= CaCO3↓+ H2O ③碳酸钠溶液

(2)碳酸氢钠

23.Cu、Fe    ZnSO4    H2SO4+Fe=FeSO4+H2↑    H2SO4+Zn=ZnSO4+H2↑    c或e    Cu+2AgNO3=Cu(NO3)2+2Ag    铜片表面有银白色固体析出,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24.9.85    10.6%    

25.7:24    8g    33.7%    

 
更多>热门阅读

推荐图文
今日推荐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